清洗方案
一、水中沉積物形成的原因
水是一種廉價的冷卻介質,但即使經過自來水廠等處 理過的水依然不同程度地含有溶解固體、氣體及各種懸浮物,這些溶解固體、氣體及懸浮物等會 引起諸如沉積物、腐蝕物、微生物(澡類、菌類)繁殖等問題,而這些問題的存在會給設備的安 全運行帶來危害,這些統稱為沉積物,它分二類,一是污垢,二是水垢。
1.污垢
污垢一般是由顆粒細小的泥沙,塵土,不溶性鹽類的泥狀物、膠狀氫氧化物、雜質碎屑、腐蝕產物、油污、菌藻等物質組成,這些物體的本質不會形成硬垢的,但它們在水中起到了碳酸鈣微結晶核作用,這就加速了碳酸鈣結晶的過程,當存在有這些物質的水質流經換熱設備的表面時,容易形成污垢沉積物,特別是流速較慢的部分污垢沉積物更多,這種沉積物一般體積較大,質地疏積稀軟,故又稱軟垢,它們是引起垢下腐蝕的主要原因。也是某些細菌生存和繁殖的溫床。當防腐措施不當時,設備換熱表面經常會起銹垢附著,其外殼堅硬,但內部疏松多孔,而且分布不均,它們常與水垢、微生物粘泥等一些沉積在傳熱表面,這種銹瘤狀腐蝕產物形成的沉積物除了影響傳熱外,更嚴重的是助長某些細菌的繁殖,最終導致設備換熱表面腐蝕穿孔而泄漏。
在暖通設備水系統中,大多數都是金屬制造的,對于碳鋼、銅或鍍鋅管等設備,長期使用會發生腐蝕穿孔,其腐蝕原因是各種因素造成的,其中主要有以下四種:①水中溶解氧和二氧化碳引起的腐蝕。②腐蝕產物引起的腐蝕。③有害離子引起的腐蝕④微生物引起的腐蝕。
2.水垢
在水系統中隨著水分的蒸發和風干或者溫度的增高,水中溶解的鹽類,(如重碳酸鹽,硫酸鹽、氯化物、硅酸鹽等)的濃度增高,一些鹽因飽和而析出,而某些鹽則因為通過傳熱表面時受熱分解。當水流速度比較小或傳熱表面比較粗糙時,這些沉積物就容易沉積在傳熱表面形成水垢。
這些水垢是無機鹽組成的,結晶致密,比較堅硬,故又稱無機垢或硬垢。它們通常牢固地附在換熱器表面或管道壁,不易被水洗掉,而這些水垢最容易使傳熱表面形成垢下銹而導致管道穿孔泄漏。所以,及時清理掉換熱表面上這些污垢和水垢是保證設備正常運轉的必要條件。根據各種水質的不同,可定期進行清洗維護,最好定期人(如每月一次或兩次)在水中添加緩蝕阻垢劑等。
二、沉積物的危害
暖通設備水系統中存在的污垢、腐蝕及微生物的繁殖會給設備帶來的安全運行帶來極大的隱患。
a.降低了換熱效果
多數換熱器用碳鋼制成,硬鋼的導熱系數為46.4-52.2w/(m.k),但碳酸鹽垢的導熱系數為0.464-0.697w/(m.k),只有碳鋼的1%左右。由此可見水垢或其他沉積物的導熱系數比金屬低的多,因此當水垢或其他沉積物覆蓋在換熱設備表面時,就會大大降低換熱設備的換熱效率。 使循環水減少,沉積物或微生物粘泥覆蓋在換熱器表面或管道管壁甚至形成堵塞時,使得循環水通道的截面積和通量變小,從而使傳熱效果進一步降低。
b.降低了水處理藥劑的使用效果
沉積物以及微生物、粘泥覆蓋在金屬的表面,阻止了水中的緩蝕劑,阻垢劑和殺菌劑等水處理藥劑到達金屬表面發生緩蝕阻垢和殺菌作用,并且有些微生物還會和一些水處理藥劑發生反應,從而破壞和降低了這些藥物的作用。
c.加速了腐蝕
沉積物和微生物的生產促使了濃差腐蝕電池的形成及垢下腐蝕的產生,從而使金屬的腐蝕速度加快。
d.縮短了設備的使用壽命
一方面,沉積物和微生物粘泥等覆蓋在換熱器表面,阻止了設備的有效傳熱,從而使熱換表面的金屬長期處于高溫熱負荷狀態,導致金屬疲勞。
另一方面,腐蝕的發生會導致設備如換熱器的換熱管及管道壁變薄,尤其是垢下腐蝕還會導致設備穿孔泄露,這些情況的發生,使得設備的使用壽命被縮短。
e.增加了運行成本
為使設備保持足夠的換熱效率,必需采取諸如增加水量、增大能源消耗等措施,同時為維修因腐蝕等原因造成設備損壞等,必然需增加一些費用,從而加大了設備的運行成本。
三.暖通設備管道的清洗
水沖洗:水沖洗的目的是用大量的水盡可能沖洗掉系統中的灰塵、泥沙、脫落的藻類及腐蝕產物等一些疏松的污垢,同時檢查系統的泄露情況。
殺菌滅藻清洗:殺菌滅藻的目的是殺死系統中的徽生物,并使設備表面附著的生物粘泥剝離脫落,排盡沖洗水后注入新水充滿系統并循環,加入適當的殺生劑循環清洗,當系統內的濃度趨于平衡時即可結束清洗。
堿洗:堿洗的目的是除去系統內的油污,以保證清洗均勻(一般當系統內有油時才需要進行堿洗)注水充滿系統并用泵加熱循(也可常溫,不如加熱效果好)加入各種堿洗藥劑,維持一定溫度,循環清洗,當系統中堿洗液的堿度曲線,油含量曲線基本趨于平衡時即結束堿洗,在堿洗過程中定時測試堿洗液的濃度。
堿洗后的水沖洗
堿洗后的水沖洗是為了去除系統中的殘留藥液,并使部分雜質被帶走,堿洗液排出后,及時注入溫水沖洗,使系統中呈中堿性或微堿性狀態,當PH值曲線趨于平緩,濃度達到一定要求時水沖洗即可結束。
酸洗:酸的目的是利用酸洗液與水垢和金屬氧化物進行化學反應,生成可溶性物質而除去為抵制和減緩酸洗液對金屬的腐蝕,在酸洗液中應加入適當的緩蝕劑。堿洗后的沖洗水排出后,將配制好的酸液用清水泵打入系統中,確認充滿后用泵進行循環清洗,并在最高點放氣和底部排污,以避免產生氣阻和堵塞,影響清洗效果。清洗過程中應定期測試酸洗液中的酸的濃度、PH值等,當金屬離子濃度曲線趨于平緩時,即為酸洗結束。
酸洗后的水沖洗
此次水沖洗是為了除去殘留的酸洗液和系統內脫落的固體顆粒,以便漂洗和鈍化處理(或預膜)。將酸洗液排放出,用大量的水對系統進行開路沖洗,不斷轉換開啟系統各低點開點,以使沉淀在管道內的雜物,殘液排出。沖洗過程中,定時檢查PH值狀態,為接近中性為止。
漂洗:漂洗的目的是利用低濃度的清洗劑清洗系統內在水沖洗過程中形成的浮銹,使系統總鐵離子濃度降低,以保證鈍化效果。
鈍化或預膜:在金屬表面上形成的抑制金屬溶解過程的電子導體膜,而這層膜本身在介質中的溶解度又很小,以至它能使金屬的陽極溶解速度保持在很小的數值上,則這層表面膜稱為鈍化膜,在金屬表面上形成鈍化膜的過程叫鈍化。
金屬設備或管道經過清洗后,其金屬表面處于十分活潑的活性狀態,它很容易重新氯氧結合而被氧化返銹,因此設備或管道在清洗后則需要鈍化處理。
四、化學清洗藥劑
(1)殺菌滅藻劑(S1217)主要用來控制循環水系統中徽生物,殺滅和剝離系統管道內的細菌、藻類和粘泥。
(2)除垢除銹劑(LX1-010B):主要用來去除系統中的污垢和水銹等。
(3)去油劑(LX1-005C):主要進行除垢除銹前的除濁工藝上,如傳熱設備或管道
(4)鈍化劑(LX10-004):主要用來除垢除銹后的金屬設備表面處理,預防金屬表面返銹
(5)緩蝕劑(Lan-826):主要用于各種除垢除銹清洗劑中對金屬的緩蝕作用
(6)水質溫度劑(LX2-001):主要用于水循環系統中防垢、防腐蝕。
(7)分散剝離劑(J117):除垢除銹和殺菌滅藻工藝中應用,加快清洗速度和質量
(8)滲透劑(J201):一種除垢除銹去污剝離助劑。
五.技術要求
(1)被清洗的金屬表面清潔,基本上無殘留氧化物和殘渣,無鍍銅現象,無明顯金屬粗晶析出的過洗現象。
(2)除垢率大于90%
(3)用腐蝕指示片測定的金屬腐蝕速度小于8g(㎡.h)腐蝕總量不大于8g/㎡
(4)金屬表面形成良好的鈍化保護膜,不出現二次浮銹,無點蝕。